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(实习生 陈玺炀 中青报·中青网记者 尹希宁)这届机器人已经“进化”到什么水平?在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上,观众看到了答案。
8月8日,在2025世界机器人博览会上,观众近距离感受了多款“技能值拉满”的展品:可根据指令自主叠被子的机器人、无人工干预就可完成电力检修任务的机器人、可以导盲的六足机器人……
记者现场探访时看到,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展区内,一条融合四大场景的自主协作任务链尤为吸睛:在全球首个通用具身智能平台“慧思开物”平台调度下,机器人天轶2.0、天工2.0及多台机械臂分工协作,完成电力检修、流水线分拣、零件质检和物品封装任务,实现了无人工干预的跨场景接力作业。
“这打破了传统工业自动化‘一机一岗’的刚性壁垒,生动演绎了从单体智能向真正群体智能的应用演进。”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CTO唐剑说。
从走到跑再到“好用”,展馆内多款机器人用动作向观众证明,尖端产品不止于展示。在星海图展台前记者看到,有观众戴上VR设备或手握同构遥操作硬件,就能远程操控R1 Pro机器人抓起娃娃、收拾桌面;对机器人发出“请收拾床铺”,它就能自主规划动作,把乱糟糟的被子叠得整整齐齐。
“具身智能机器人的关键不在于外形,而在于算法的聪明程度。”星海图首席科学家赵行介绍,该公司首发的“星海图G-0模型”可实现从视觉感知到全身23个自由度关节的精准控制。
不远处的长木谷展台,工作人员演示着ROPA骨科手术机器人如何通过CT扫描构建3D骨骼模型,再以0.2毫米的精度完成髋关节置换。“以前医生要培训15到20年才能做好这类手术,现在有了它,年轻医生半年就能上手。”长木谷董事长张逸凌介绍,这款全球首发的髋膝一体化机器人,将术前规划从数周缩至分钟级,手术切口从10-15厘米减至不到5厘米,费用也从10万元降至3-4万元。目前,全国数千家医院已投入使用,今年还将走出国门服务。
智慧康养展区内,有更多机器人“解锁”各类应用场景:大艾机器人首发的“神行”外骨骼机器人兼具护膝功能,能帮助老人站立行走;上海交大的导盲六足机器人“小交”不仅能提醒盲人“前方有障碍”,还能识别红绿灯引导盲人安全过马路……
此外,在机器人大会会客厅里,还汇集了“机器人4S店”“机器人焰究所”“机器人市集”“两会一赛”四大板块的20家企业、26个机器人。其中,“机器人4S店”“机器人焰究所”作为北京亦庄打造的全球首个具身智能机器人4S店、机器人主题餐厅的微缩场景,现场的酒保机器人、机器人乐手等产品互动性十足,吸引了大量观众驻足体验。
据了解,本届博览会共有200余家国内外优秀机器人企业携1500余件展品亮相。其中,北京亦庄近20家企业带来10余款首发首创产品。
当“具身智能”与“智能机器人”今年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,北京亦庄抢抓机遇,率先构建“成果转化+中试熟化+孵化加速+检验测试+应用示范”全链条创新孵化模式,聚集了机器人和智能制造生态企业300余家,基本形成覆盖核心零部件、整机到应用场景的具身产业链体系,正以领跑者姿态加速建设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领航示范新城。
来源:中国青年报客户端
宝尚配资-正规的配资网站-证券配资开户-十大配资平台app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